新生兒收肚臍有血可能是臍帶殘端未完全愈合、局部摩擦、護理不當、感染、凝血功能異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強護理、避免摩擦、抗感染等。
1. 臍帶殘端未完全愈合:新生兒臍帶脫落后,殘端血管可能還未完全閉合,活動時可能會有少量滲血。保持肚臍清潔干燥,避免尿液、糞便污染,一般可自行愈合。若滲血較多,可用碘伏消毒后,用無菌紗布輕輕壓迫止血。
2. 局部摩擦:衣物、尿布等摩擦肚臍,導致局部破損出血。選擇柔軟、寬松的衣物和尿布,避免摩擦肚臍。出血處用碘伏消毒,防止感染。
3. 護理不當:洗澡后未及時擦干肚臍,或用不干凈的物品擦拭肚臍,引起出血。洗澡后用干凈柔軟的毛巾輕輕擦干肚臍,并用碘伏消毒。日常用碘伏定期消毒肚臍,保持清潔。
4. 感染:肚臍局部細菌感染,炎癥刺激可導致出血,常伴有紅腫、異味等。遵醫(y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眼膏、夫西地酸乳膏涂抹肚臍周圍,控制感染。
5. 凝血功能異常:新生兒體內(nèi)凝血因子缺乏等導致凝血功能異常而出血。需就醫(yī)檢查,明確診斷后,遵醫(yī)囑補充維生素K1注射液、凝血酶凍干粉、人纖維蛋白原注射液等改善凝血功能。
要密切觀察肚臍出血情況,包括出血量、顏色、有無異味等。保持肚臍周圍皮膚清潔,避免沾水。若出血持續(xù)不緩解、伴有發(fā)熱、精神差等異常表現(xiàn),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