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外科> 普外科> 血管外科 > 哪些患者具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發(fā)生的風險

哪些患者具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發(fā)生的風險

更新時間:2025-02-07 14:52:11

具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發(fā)生風險的患者包括惡性腫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外科手術后患者、長期臥床患者、妊娠期及產褥期女性等。

1. 惡性腫瘤患者:腫瘤細胞可釋放促凝物質,激活凝血系統(tǒng),導致血液高凝狀態(tài)。同時,腫瘤患者常伴有血管內皮損傷,進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腫瘤患者在接受化療、放療等治療過程中,也可能影響凝血功能,促使血栓形成。

2.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等,這些疾病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受損,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釋放增加,從而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而且,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動力學改變,如血流緩慢、渦流形成等,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3. 外科手術后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會激活凝血系統(tǒng),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釋放增加,同時血管內皮損傷,暴露內皮下的膠原纖維,啟動內源性凝血途徑。術后患者活動減少,血流緩慢,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素。

4. 長期臥床患者:長期臥床會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回流緩慢,血液淤滯,容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長期臥床還會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釋放促凝物質,進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5. 妊娠期及產褥期女性:妊娠期女性體內的凝血因子水平會升高,纖溶活性降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同時,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下肢靜脈回流受阻,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產褥期女性由于分娩過程中的血管損傷和產后活動減少,也容易發(fā)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對于存在上述風險因素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適當進行活動,避免長時間臥床。如有必要,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采取預防性抗凝治療。

審編醫(yī)生
張震普通外科 主任醫(yī)師 醫(yī)院: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主治疾?。何赴?結直腸癌,肥胖癥...詳情>

用藥指導

/吃什么藥好
依斯坦
依斯坦
適應癥狀:本品適用于以他莫昔芬治療后病情進展的絕經[說明書]
海南通用同盟藥業(yè)有限公
瑞斯意
瑞斯意
適應癥狀:1.適用于絕經后婦女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療。[說明書]
浙江萬晟藥業(yè)有限公司
如蘇美
如蘇美
適應癥狀:本品適用于以他莫昔芬治療后病情進展的絕經[說明書]
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