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排便效果較快的藥有開塞露、乳果糖、番瀉葉、硫酸鎂、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等。
1. 開塞露:這是一種常見的外用緩瀉藥,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它通過刺激腸壁、軟化大便,從而促進排便。使用時將容器頂端剪開,緩慢插入肛門,然后將藥液擠入直腸內,通常在使用后5 - 10分鐘即可產(chǎn)生便意,能快速緩解便秘癥狀,尤其適用于偶爾因大便干結、排便困難的人群。
2. 乳果糖:屬于滲透性瀉藥,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腸道內滲透壓升高,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一般口服后12 - 24小時起效,可有效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安全性較高,糖尿病患者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3. 番瀉葉: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瀉劑,含有蒽醌類物質,能刺激腸道平滑肌,增強腸道蠕動。取適量番瀉葉用開水沖泡后飲用,通常在2 - 6小時發(fā)揮作用。不過其作用較強,不宜長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腸道功能紊亂。
4. 硫酸鎂:為容積性瀉藥,口服后在腸道內形成高滲狀態(tài),阻止腸道內水分的吸收,使腸內容積增大,刺激腸道蠕動。一般口服后1 - 4小時可出現(xiàn)明顯的導瀉作用,常用于腸道手術前準備或清除腸道內毒物,但腎功能不全者、孕婦等應慎用。
5. 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通過增加腸道內液體的分泌,促進腸道內容物的傳輸,達到清潔腸道和促進排便的目的。常用于腸道檢查前的準備,一般在服用后1 - 3小時開始排便,效果顯著且相對安全。
使用這些藥物時,應根據(jù)自身情況合理選擇。若便秘問題持續(xù)存在或伴有腹痛、便血等異常癥狀,務必及時就醫(yī),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避免自行隨意用藥導致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