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腫是指顱內出血血液積聚于硬腦膜下腔,傷后三周以上出現癥狀者。
慢性硬膜下血腫好發(fā)于老年人,多有輕微頭部外傷史。由于老年人腦萎縮,顱內空間相對增大,橋靜脈被拉長且張力增加,輕微的頭部外傷就可能導致橋靜脈破裂出血。血液積聚于硬腦膜下腔,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腫。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顱內壓增高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等,還可能出現智力障礙、精神異常、肢體無力等癥狀。頭顱CT檢查是診斷慢性硬膜下血腫的重要方法,可顯示顱骨內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對于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主要采用鉆孔引流術,將血腫內的液體引出,以緩解顱內壓增高的癥狀。術后需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等。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應注意避免頭部外傷。如果不慎頭部受傷,即使當時沒有明顯癥狀,也應密切觀察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及時就醫(yī)。同時,對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應積極控制病情,以減少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