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化膿性炎癥,多因急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腔疾病阻塞鼻竇竇口,導致鼻竇引流不暢,細菌滋生而引發(fā)。本病可單側發(fā)病,也可雙側發(fā)病,常見致病菌有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等。
化膿性鼻竇炎的癥狀主要包括鼻塞、流涕、頭痛、嗅覺障礙等。鼻塞多為持續(xù)性,流涕多為膿性或黏膿性,量較多。頭痛的部位和時間與鼻竇的病變部位和程度有關,一般為前額部、頜面部或顱底的疼痛,晨起時較重,午后逐漸減輕。嗅覺障礙可表現(xiàn)為嗅覺減退或喪失。
診斷化膿性鼻竇炎主要依據(jù)癥狀、鼻腔檢查和鼻竇CT檢查。鼻腔檢查可見鼻腔黏膜充血、腫脹,中鼻道或嗅裂有膿性分泌物。鼻竇CT檢查可顯示鼻竇內(nèi)黏膜增厚、竇腔積液、軟組織影等。
治療化膿性鼻竇炎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使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質(zhì)激素、黏液促排劑等,以控制感染、減輕炎癥、促進鼻竇引流。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或者出現(xiàn)鼻竇息肉、鼻竇囊腫等并發(fā)癥,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鼻內(nèi)鏡下鼻竇手術,以清除病變組織,恢復鼻竇的正常引流。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鼻腔清潔,避免用力擤鼻,預防感冒。如果出現(xiàn)鼻塞、流涕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