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黃疸是由于肝外膽管或肝內膽管阻塞所致的黃疸,膽汁排泄受阻,膽紅素反流入血引起。
梗阻性黃疸的原因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膽管結石、膽管腫瘤、胰頭癌、壺腹周圍癌等。這些病變可導致膽管狹窄或阻塞,使膽汁無法正常流入腸道。當膽汁淤積時,膽紅素不能隨膽汁排入腸道,而是反流進入血液,從而引起黃疸?;颊叩钠つw和鞏膜會出現(xiàn)黃染,尿液顏色加深,糞便顏色變淺。患者還可能伴有皮膚瘙癢、腹痛、發(fā)熱等癥狀。
診斷梗阻性黃疸需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肝功能檢查可發(fā)現(xiàn)膽紅素升高,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超聲、CT、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等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明確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對于梗阻性黃疸的治療,主要是解除膽管梗阻,恢復膽汁引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適用于膽管結石、膽管腫瘤等引起的梗阻,通過手術去除病因,解除梗阻。非手術治療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手術或腫瘤晚期的患者,可采用經(jīng)皮肝穿刺膽管引流PTCD或內鏡下鼻膽管引流ENBD等方法,減輕黃疸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避免過度飲酒和食用高脂肪食物。定期進行體檢,如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就醫(y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