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線疝是指發(fā)生于腹壁正中線白線處的疝,絕大多數在臍上,故也稱上腹疝。
白線疝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白線處的腱纖維被破壞,導致腹內壓增高時,腹腔內容物通過此處的薄弱點突出形成疝。其癥狀表現因疝的大小和病情嚴重程度而異。較小的白線疝可能沒有明顯癥狀,僅在體檢時被發(fā)現。較大的白線疝則可能出現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還可能在腹部觸及腫塊。
診斷白線疝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醫(yī)生會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觀察腹部是否有腫塊及腫塊的位置、大小、質地等,同時可能會建議進行B 超、CT 等檢查,以明確疝的具體情況。
治療白線疝的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對于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白線疝,可以選擇觀察隨訪。但如果疝塊逐漸增大或出現癥狀,應及時進行手術修補。手術的目的是將突出的腹腔內容物還納回腹腔,并加強白線處的腹壁強度,以防止疝的再次發(fā)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防止腹內壓增高。同時,如果發(fā)現腹部有異常腫塊或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y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