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酸中毒可能是腹瀉、腎衰竭、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長期饑餓、水楊酸類藥物中毒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采取的方法有糾正原發(fā)病、補充堿性藥物等。
1. 腹瀉:嚴重腹瀉時大量堿性腸液丟失,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相對增多引發(fā)代謝性酸中毒。對于此類情況,首先要積極控制腹瀉癥狀,可通過口服補液鹽來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維持體內酸堿平衡。若腹瀉嚴重,可遵醫(yī)囑使用蒙脫石散劑、黃連素片、藥用炭膠囊,同時積極治療引起腹瀉的原發(fā)疾病,如腸道感染等,隨著腹瀉緩解,代謝性酸中毒情況也會逐漸改善。
2. 腎衰竭:腎臟排泄酸性物質功能障礙,酸性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從而引發(fā)代謝性酸中毒。治療時需積極治療腎衰竭,可采用透析治療,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幫助清除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和代謝廢物。同時,可遵醫(yī)囑使用碳酸氫鈉片、枸櫞酸鉀顆粒、復方α-酮酸片,以糾正酸中毒和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延緩腎衰竭進展。
3.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缺乏,脂肪分解加速,酮體生成增多且超過機體利用能力,導致酮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應立即補液,糾正失水狀態(tài),小劑量胰島素靜脈輸注降低血糖,同時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可遵醫(yī)囑使用胰島素注射液、氯化鉀緩釋片、碳酸氫鈉注射液,積極治療誘因,如控制感染等,密切監(jiān)測血糖、酮體等指標。
4. 長期饑餓:長期饑餓時,體內脂肪分解增加,產生大量酮體,引起酮血癥導致代謝性酸中毒。需及時補充營養(yǎng),先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逐漸增加食物的攝入量和種類。必要時可遵醫(yī)囑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B1片、維生素B6片,以補充能量和調節(jié)代謝,改善代謝性酸中毒情況。
5. 水楊酸類藥物中毒:過量服用水楊酸類藥物,可抑制呼吸中樞,導致二氧化碳潴留,同時影響體內酸堿平衡調節(jié)機制引發(fā)酸中毒。應立即催吐、洗胃以減少藥物吸收,可遵醫(yī)囑使用碳酸氫鈉注射液、呋塞米片、活性炭膠囊促進藥物排泄,同時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酸堿平衡指標,根據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治療過程中要密切關注身體各項指標變化,包括血液酸堿度、電解質等。按照醫(yī)生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健康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若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及時告知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