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帶止血法的注意事項包括正確選擇綁扎位置、控制綁扎壓力與時間、標記使用時間、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及時送醫(yī)處理等。以下是具體說明:
1. 正確選擇綁扎位置:應在肢體近心端距離傷口5-10厘米處,避開關節(jié)部位,上肢選擇上臂上1/3處避開橈神經,下肢選擇大腿中上段,避免綁扎在小腿或前臂等雙骨部位導致止血效果差。
2. 控制綁扎壓力與時間:需施加足夠壓力完全阻斷動脈血流,以傷口停止出血且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準。連續(xù)綁扎時間不超過1-2小時,每隔40-60分鐘放松5-10分鐘,寒冷環(huán)境可延長至1.5小時,放松時需按壓傷口防止二次出血。
3. 標記使用時間:用記號筆在止血帶邊緣或患者額頭明顯標注綁扎的具體時間精確到分鐘,必要時注明操作者信息,避免后續(xù)救治時忽略時間控制造成組織壞死。
4. 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需在綁扎部位墊敷紗布、衣物等柔軟襯墊,尤其對于兒童、老人及皮膚敏感者,直接接觸可能導致表皮損傷、神經壓迫或凍傷寒冷環(huán)境下金屬止血帶。
5. 及時送醫(yī)處理:止血帶屬于應急措施,需在30分鐘內將患者轉運至醫(yī)療機構,轉運途中保持患肢固定,密切觀察末梢循環(huán)狀況,禁止將止血帶遮擋或包裹在衣物內。
掌握正確的止血帶使用方法需要接受專業(yè)培訓并定期演練。日常應備有醫(yī)用止血帶或替代品如三角巾、寬布條,避免使用電線、細繩等易損傷肢體的物品。使用后需如實向接診醫(yī)務人員報告綁扎時長及松解情況,特別注意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需縮短綁扎間隔時間。任何止血帶使用后均需進行醫(yī)療評估,不可因暫時止血而延誤規(guī)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