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體主要用于檢查自身免疫性疾病、結締組織病、全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腫瘤性疾病等。
1.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篩查的重要指標。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會出現抗核抗體陽性,比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這是一種累及多系統(tǒng)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抗核抗體在其活動期陽性率較高;還有干燥綜合征,患者除有口干、眼干等癥狀外,抗核抗體也常呈陽性,通過檢測抗核抗體可輔助診斷及病情監(jiān)測。
2. 結締組織病:在結締組織病的診斷中抗核抗體意義重大。像類風濕關節(jié)炎,它不僅有關節(jié)癥狀,部分患者抗核抗體也會升高;硬皮病患者皮膚逐漸變硬、增厚,抗核抗體檢測也有助于早期發(fā)現病情,為后續(xù)治療提供依據,幫助醫(yī)生判斷疾病的活動程度和預后情況。
3. 全身性疾?。阂恍┤硇约膊∫矔霈F抗核抗體異常。例如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它具有多種結締組織病的臨床表現,抗核抗體檢測對其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某些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反應參與疾病過程,抗核抗體也可能呈陽性。
4. 感染性疾?。荷贁蹈腥拘约膊≈锌购丝贵w也會有所變化。如病毒感染,像EB病毒感染,在感染嚴重或機體免疫反應異常時,可能誘導自身免疫反應,導致抗核抗體陽性;結核桿菌感染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引起抗核抗體水平波動,不過這種情況相對少見。
5. 腫瘤性疾?。涸谝恍┠[瘤性疾病中抗核抗體也可能出現異常。比如某些血液系統(tǒng)腫瘤,白血病患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免疫系統(tǒng)紊亂,可能出現抗核抗體陽性;實體腫瘤如肝癌、肺癌等,在晚期或伴有自身免疫現象時,抗核抗體檢測結果也可能受到影響,但通常陽性率較低。
進行抗核抗體檢測后,若結果異常,需及時與醫(yī)生溝通。醫(yī)生會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以及其他相關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不要自行盲目解讀檢測報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若后續(xù)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應積極配合,按照醫(yī)生安排的時間和要求進行,以確保能準確診斷疾病并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