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腸穿孔一般發(fā)生在病程的第 2 - 3 周。
原理:傷寒桿菌引起的傷寒病,在發(fā)病后的第 2 - 3 周,腸道的病變逐漸加重,可出現壞死和潰瘍,當潰瘍累及腸壁的肌層和漿膜層時,就容易發(fā)生腸穿孔。此時腸道的炎癥反應較為明顯,腸壁的組織結構受到破壞,腸內容物容易突破腸壁進入腹腔,引起嚴重的腹膜炎等并發(fā)癥。
具體論述:在這一時期,患者的體溫通常仍較高,可達 39℃ - 40℃,伴有持續(xù)的高熱不退。同時,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腸道癥狀,腹痛的性質多為持續(xù)性鈍痛或隱痛,隨著腸穿孔的進展,腹痛可突然加劇,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腹部檢查時,可發(fā)現腹部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等腹膜炎的體征。
日常護理及風險提示: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腹部受壓,以免加重腸穿孔的病情。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保持腸道通暢,避免便秘,可適當給予緩瀉劑或灌腸。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同時,要注意患者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