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醫(yī)生的防護原則包括標準預防、接觸隔離、空氣隔離、飛沫隔離、防護用具的正確使用等。
1. 標準預防:將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視為具有傳染性,在接觸上述物質時,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均應采取防護措施,如戴手套、口罩、護目鏡等。
2. 接觸隔離:當接觸經(jīng)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時,如皮膚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等,應采取接觸隔離措施。在接觸患者前后要嚴格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進行手衛(wèi)生,必要時穿隔離衣。
3. 空氣隔離:對于經(jīng)空氣傳播的疾病,如肺結核、水痘等,應在專門的負壓病房進行診治。進入病房時需佩戴醫(yī)用防護口罩、帽子,必要時穿防護服等,以防止病原體通過空氣傳播。
4. 飛沫隔離:針對經(jīng)飛沫傳播的疾病,如流感、百日咳等,應與患者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至少1米以上。同時佩戴醫(yī)用外科口罩,必要時佩戴護目鏡,防止飛沫傳播病原體。
5. 防護用具的正確使用:要正確選擇和佩戴合適的防護用具,如口罩要貼合面部,防止漏氣;手套要完整無破損;護目鏡要能清晰視野且防護到位等。使用后要按照規(guī)定正確脫卸和處理防護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保持防護意識,嚴格遵守各項防護原則,定期接受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自身的防護技能和水平,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