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人體所引起的一種疾病,有傳染性,乙肝的傳播與血液、精液、唾液、汗液等體液有關,傳播途徑復雜多樣,主要有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
指導意見:
如果患有乙型肝炎,且病毒復制力強,肝功能損傷的話需要及時的抗病毒、保肝治療。最好是去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就診
病情分析:
乙肝一般稱為是乙肝病毒,現(xiàn)在主要是飛沫,體液,血液,胎傳等傳播。
指導意見:
如果明確是有乙肝病毒感染,建議及時去醫(yī)院詳細看看,明確是否需要治療
病情分析:
乙肝是乙肝病毒引起的,它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在肝臟中復制。
指導意見:
一般情況下都表現(xiàn)為乙肝攜帶,此時是不需要治療的,只有當肝臟發(fā)生損傷,肝功能異常時才需要治療,治療以保肝、降酶、抗病毒為主。
以上是對“乙肝是怎樣引起的啊,還有就是怎樣治療”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yōu)橹?,并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疾病。
指導意見:
以適當休息、合理營養(yǎng)為主,選擇性使用藥物為輔。應忌酒、防止過勞及避免應用損肝藥物。用藥要掌握宜簡不宜繁。
病情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typeB,簡稱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肝大及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部分病例有發(fā)熱和黃疸;少數(shù)病例病程遷延轉(zhuǎn)為慢性,或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進展迅猛可發(fā)展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則成為無癥狀的病毒攜帶者。
指導意見:1.急性肝炎的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具有自限過程,注意適當休息。癥狀較重,有黃疸者應臥床休息。給予清淡、富含營養(yǎng)且易消化吸收的飲食,注意蛋白質(zhì)及維生素的攝入。惡心嘔吐致影響進食、熱量不足者應每日輸液補充。根據(jù)病人不同征象采用相應的中藥成方或辨證施治,對于緩解癥狀、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是有利的。絕大多數(shù)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療。但對于病程遷延超過8周,頻繁復發(fā)者可考慮采用抗病毒療法。一般多不主張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并避免應用對肝臟有損害的飲食和藥物。2.慢性肝炎的治療(1)抗病毒藥物:①干擾素(IFN):IF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其抑制病毒復制具有廣譜性、間接性、種屬特異性及受性依賴性。α-IFN的常用劑量為3~5MU/次,每周3次,療程4~6個月。也可采用3~5MU/d,1次/d,1個月后改為每周3次,療程同上??勺们閼?~2個療程。較小劑量(如1Mu/次)達不到治療效果,更大劑量(如>10MU/次),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治療不能耐受的病例增加。適當延長療程可以減少反跳。治療后約有40%的病人可獲得持久治療反應,即HBVDNA(斑點雜交法)消失,HBeAg轉(zhuǎn)陰,ALT降至正?;蚧菊?,大部分病人抗-HBe轉(zhuǎn)陽,隨訪1年,仍保持穩(wěn)定不變。經(jīng)α-IFN治療后HBsAg轉(zhuǎn)陰病人約占10%左右,一般發(fā)生在治療中或治療結(jié)束后3個月內(nèi)。持久治療效應病人在治療結(jié)束后一年,肝活檢顯示較治療前有明顯好轉(zhuǎn)。獲持久治療效應的病人,約有20%~30%可復發(fā),復發(fā)者多數(shù)為治療不夠充分,如重復治療,一般仍有良好反應。②單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能選擇性抑制DNA多聚酶,從而抑制病毒DNA合成。用法:每日10mg/k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6天后減半量,療程1個月。停藥后易復發(fā)。③阿昔洛韋(ACV):屬于核苷類似物,對病毒DNA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劑量為每日15mg/kg,靜脈滴注,30天為1療程,根據(jù)情況可重復療程。④其他核苷類似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為胞嘧啶核苷類似物,抑制病毒反轉(zhuǎn)錄酶,動物實驗顯示對鴨、土撥鼠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成人用量為每日100mg,口服,經(jīng)1~2個月治療后多數(shù)病人HBVDNA可轉(zhuǎn)陰,ALT也隨之下降但停止治療后易反跳。泛昔洛韋(Famciclovir)為鳥嘌呤核苷類似物,經(jīng)歐洲、澳大利亞多中心研究,認為抗HBV復制效果與3TC相似。⑤利巴韋林(Ribavirin):為單磷酸肌苷(IMP)脫氫酶抑制劑,抑制IMP,從而阻止病毒核酸合成。與α-IFN合用治療丙型肝炎可增強療效。也可單獨用于IFN有抗藥性病例。成人劑量10~15mg/(kgd),肌注或靜脈滴注或0.8~1.2g/d,分次口服,療程3~6個月。個別病人用藥后發(fā)生輕度溶血性貧血,適當減量可恢復,個別有血中尿酸水平升高,無需停藥。⑥膦甲酸鈉(PFA):為焦磷酸類似物,當病毒RNA或DNA合成時,作用于反轉(zhuǎn)錄酶,抑制DNA多聚酶活性。成人應用60mg/(kgd),緩慢滴注,可用2~3周??梢鸲嘞到y(tǒng)不良反應,腎功能不足需減量用藥。⑦苦味葉下珠:屬大戟科油柑屬中藥,味苦、性涼,對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誘導的肝細胞毒性具有保護作用,其抗HBV效能,實驗結(jié)果差異較大,此類藥有600多種,產(chǎn)地不同、采集時間不同可能效果也不同。有報告廣西產(chǎn)葉下珠加環(huán)丙沙星可增強抗病毒作用。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只能抑制HBV復制,從而緩解炎癥活動性,對整合病毒無作用,對肝細胞核內(nèi)HBV的超螺旋共HBeAg、HBVD
溫馨提示:
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shù)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nèi)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