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經(jīng)常服用有沒有副作用?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經(jīng)常服用有沒有副作用?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jù)你的描述,麻黃性辛,微苦,溫.入肺,膀胱經(jīng).具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的功效.
指導意見:
麻黃性溫辛散,能發(fā)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也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此外,麻黃還能利尿,故適用于水腫而伴有表癥者,常與白朮,生姜等同用.
你好,中藥麻黃具有散寒解表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由于風寒外襲肺氣不利引起的發(fā)熱惡寒,咳嗽咳喘,小便不利等癥狀,藥性較猛不適合長期服用。
病情分析: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1.用于感冒風寒及麻疹透發(fā)不暢,風疹身癢等癥.
麻黃性溫辛散,能發(fā)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用治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fā)熱惡寒,無汗等癥,常與桂枝相須為用,有發(fā)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發(fā)不暢,兼有咳嗽氣急癥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藥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fā)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于用治風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藥配伍應用.
2.用于咳嗽,氣喘.
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的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癥.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內有痰飲,常配細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風水水腫等癥.
麻黃既能發(fā)汗,又能利尿,故適用于水腫而伴有表癥者,常與白朮,生姜等同用
指導意見:
有不少患者使用后出現(xiàn)頭痛,精神緊張,失眠,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設置腿肚子轉筋等,血壓高,心臟病,以及神經(jīng)衰弱患者服用后發(fā)生問題的幾率更大.因此應當注意不要隨便濫用.
以上是對“麻黃的功效與作用”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麻黃是中藥中的發(fā)散風寒藥,具有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
指導意見:
麻黃屬于發(fā)散藥物,具有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不可能長期服用.
病情分析:
【植物形態(tài)】①草麻黃,又名:華麻黃.
多年生草本狀小灌木,高30~70厘米.木質莖匍匐臥于土中;草質莖直立,黃綠色,節(jié)間細長,長2~6厘米,直徑1~2毫米.鱗葉膜質,鞘狀,長3~4毫米,下部1/3~2/3合生,圍繞莖節(jié),上部2裂,裂片銳三角形,中央有2脈.花成鱗球花序,雌雄異株,少有同株者;雄花序闊卵形,通常3~5個成復穗狀,頂生及側枝頂生,稀為單生;苞片3~5對,革質,邊緣膜質,每苞片內各有1雄花;雄花具無色膜質倒卵形筒狀假花被;雄蕊6~8,伸出假花被外,花藥長方形或倒卵形,聚成一團,花絲合生1束;雌花序多單生枝瑞,卵圓形;苞片4~5對,綠色,革質,邊緣膜質,最上1對合生部分占1/2以上,苞片內各有1雌花;雌花有厚殼狀假花被,包圍胚珠之外,珠被先端延長成細長筒狀直立的珠被管,長1~1.5毫米.雌花序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種子2枚,卵形.花期5月.種子成熟期7月.
生長于干燥高地,山崗,干枯河床或山田中.分布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
②木賊麻黃
小灌木,高70~100厘米.木質莖粗大,直立;草質莖節(jié)間纖細而短,通常長1.5~2.5厘米,直徑1~1.5毫米.鱗葉膜質鞘狀,下部3/4合生,上部通常2裂,鈍三角形.雄花序多單生,或3~4集生于節(jié)上,有苞片3~4對,基部約1/3合生;假花被窄倒卵形,雄蕊6~8;雌花序單生,常在節(jié)上成對,花序窄橢圓形,苞片3對,最上1對約2/3合生,胚珠1~2,珠被管長1.5~2.5毫米,常略彎曲.雌花序成熟時成肉紅色漿果狀,有短柄.種子多為1枚,窄長卵形.花期6~7月.種子成熟期8~9月.
生長于干燥山地及山壁石縫中.主要分布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甘肅,新疆,四川西部等地.
③中麻黃
灌木,高達1米以上.莖枝較前兩種粗壯,草質莖對生或輪生,常被白粉,節(jié)間長3~6厘米,直徑2~3毫米.鱗葉膜質鞘狀,下部2/3合生,上部3裂(稀2裂),裂片鈍三角形或三角形.雄花序數(shù)個簇生節(jié)上,卵形;苞片3片1輪,有5~7輪,或2片對生,共有5~7對;假花被倒卵形或近圓形;雄蕊5~8,花絲完全合生,或大部分為2束;雌花序3個輪生或2個對生于節(jié)上,長橢圓形;苞片3~5輪或3~5對,最上1輪或1對苞片有雌花2~3,珠被管長1.5~2.5毫米,常螺旋狀彎曲;雌花序成熱時紅色肉質,常被白粉.種子2~3.
生長于多沙地帶,沙漠或干燥山地.分布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新疆,青海,四川等地.
指導意見:
【藥理作用】①麻黃堿的作用
㈠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麻黃堿的血管收縮作用比較溫和而持久,血管舒張作用很微弱,因此用于鼻粘膜腫脹,收縮作用既長,且無續(xù)發(fā)性血管擴張作用;能使冠狀血管擴張,增加冠脈流量,與垂體后葉素合用于升壓時,能克服大量垂體后葉素所引起的冠狀血管收縮及心臟抑制.麻黃堿的升壓作用緩慢持久,可維持數(shù)小時,收縮壓的升高較舒張壓為顯著,舒張壓一般不降低.對于心臟也有強大的興奮作用,但反復應用,或一次應用很大劑量,易于產(chǎn)生抑制;亦可能擾亂心律,但較腎上腺素弱得多;在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患者,麻黃堿與洋地黃同用時,則易引起心律紊亂.㈡對中樞的作用:麻黃堿如用較大治療量即能興奮大腦皮質和皮質下中樞,引起精神興奮,失眠,不安,震顫等癥狀,亦能興奮呼吸中樞及血管運動中樞,在..藥中毒時有蘇醒作用,且可用于發(fā)作性睡眠病.㈢對平滑肌的影響:麻黃堿對支氣管平滑肌的解痙作用較持久,特別在支氣管處于痙攣狀態(tài)時其作用更顯著;作用于虹膜輻狀肌可使瞳孔擴大,也能使胃腸道肌肉松弛,抑制蠕動,但能增加膀胱括約肌的張力,這對遺尿癥是有利的;它還可興奮離體子宮,但對正常婦女及月經(jīng)困難者則可減少子宮活動.㈣其他:麻黃堿對骨胳肌有抗疲勞作用,能促進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經(jīng)肌肉間的傳導,可用于重癥肌無力的治療;還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較弱而不恒定.麻黃堿及麻黃總生物堿對正常及發(fā)熱描均不表現(xiàn)發(fā)汗作用,在一般情況下,麻黃堿對人不能誘發(fā)出汗,但當人處在高溫環(huán)境中,此時用麻黃堿50~60毫克1.5~2小時后,汗液分泌要比來用麻黃堿者更快更多,而皮下注射麻黃堿的局部皮膚,并不引起特殊的汗分泌,因此,麻黃堿的這種作用,可能系中樞性的.㈤麻黃堿的作用原理:麻黃堿的作用屬于混合型,大部分是由于同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而產(chǎn)生的直接作用,小部分由于促進介質釋放的間接因素.麻黃堿反復應用時易產(chǎn)生快速耐受性,作用迅速減弱,最后可以完全無效,經(jīng)數(shù)小時后可以恢復,在快速耐受形成的機理中,也具有直接與間接兩種因素,有人用離體家兔主動脈條進行實驗,認為麻黃堿除作用于腎上腺素能受體外,對主動脈平滑肌尚可能有其他作用受體;也有人提出去氧麻黃堿的急速耐受與中樞調節(jié)有關,但破壞中腦外側網(wǎng)狀核并無影響.
②偽麻黃堿的作用
在升壓作用,收縮鼻粘膜血管之作用方面,麻黃堿最強,人工合成的消旋麻黃堿次之,偽麻黃堿最弱.毒性亦以麻黃堿最強(100),消旋麻黃堿次之,偽麻黃堿最弱(56.5).偽麻黃堿較麻黃堿有顯著利尿作用,用水,鹽水及尿素后,更進一步增加尿量排出,但對..狗則尿量反而減少,對輕癥實驗性腎小管性腎炎之犬仍然產(chǎn)生利尿反應,嚴重者則無利尿作用.離體兔肺灌流實驗表明,偽麻黃堿極稀的溶液及濃溶液均使支氣管松弛,中等濃度則使支氣管肌收縮,而甲基麻黃堿任何濃度均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
③麻黃次堿的作用
麻黃次堿能降低血壓,增加離體豚鼠子宮的收縮及離體兔腸的蠕動,麻黃根浸膏靜脈注射于貓及家兔亦有降壓作用.
④草麻黃中提得的麻黃揮發(fā)油,在體外試驗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給感染A型,PR8型流感病毒的小白鼠皮下注射有治療作用(存活日期增加,肺損傷降低).麻黃油乳劑對肌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發(fā)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麻黃揮發(fā)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對正常小白鼠體溫均有降溫作用,但麻黃揮發(fā)油作用不如松油醇明顯.麻黃揮發(fā)油乳劑灌胃,肌注,腹腔注射對正常及發(fā)熱貓均不表現(xiàn)發(fā)汗作用(以足跖部有無潮濕及汗珠為指標),對發(fā)熱病人亦無發(fā)汗作用.一定劑量的麻黃堿能對抗麻黃油乳劑引起的小鼠鎮(zhèn)靜作用及兔全身肌肉癱瘓現(xiàn)象,對蟾蜍心臟,麻黃油乳劑只表現(xiàn)抑制作用,麻黃堿并不能拮抗此作用,麻黃油乳劑在不影響肌緊張的劑量時,對兔呼吸運動呈先興奮后抑制.麻黃揮發(fā)油乳劑口服安全度很大,注射于家兔腹部或耳部皮下組織均有一定時刺激作用,對家兔眼結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麻杏石甘湯在雞胚實驗中對陜中61-l株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其作用主要為麻黃;石膏,甘草,杏仁對麻黃的抗病毒作用,并不表現(xiàn)協(xié)同.麻杏石甘湯,麻黃,甘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麻黃的作用較強.
【炮制】麻黃:揀去雜質,去盡木質莖及殘根,用水洗凈,微潤后切段,干燥即得.麻黃絨:取已經(jīng)加工切碎的凈麻黃放在碾槽里,研至纖維疏松成絨狀.蜜麻黃:取麻黃段,加煉熟的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麻黃段100斤,用煉熟蜂蜜10~15斤)
病情分析:
你好: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麻黃是一味中藥,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指導意見:
麻黃具開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發(fā)汗解表之功效.尤與石膏組成藥對最為經(jīng)典,眾多古今方劑中常有選用.
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麻黃為漢藥或稱中藥中的發(fā)散風寒藥;古時別名龍沙,卑相.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與中麻黃,采用部位為草質莖.
指導意見:
功能主治: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
本品發(fā)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喘咳由于腎不納氣的虛喘者均應慎用.
祝您早日康復!
以上是對“麻黃的功效與作用”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 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及木賊麻黃或其它含麻黃堿的同屬植物的草質莖.
指導意見:
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1.用于感冒風寒及麻疹透發(fā)不暢,風疹身癢等癥.
麻黃性溫辛散,能發(fā)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用治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fā)熱惡寒,無汗等癥,常與桂枝相須為用,有發(fā)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發(fā)不暢,兼有咳嗽氣急癥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藥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fā)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于用治風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藥配伍應用.
2.用于咳嗽,氣喘.
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的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癥.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內有痰飲,常配細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風水水腫等癥.
麻黃既能發(fā)汗,又能利尿,故適用于水腫而伴有表癥者,常與白朮,生姜等同用.
病情分析:
麻黃為漢藥或稱中藥中的發(fā)散風寒藥;古時別名龍沙,卑相.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木賊麻黃(Ephedra equisetina)與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為草質莖.草麻黃草麻黃為小灌木,常呈草本狀,莖高20~40厘米.分枝較少,木質莖短小,匍匐狀;小枝圓,對生或輪生,節(jié)間長2.5~6厘米,直徑約2公厘.
指導意見:
1. 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fā)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 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 用于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本品發(fā)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腫,常與生姜,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麻黃是有副作用的,如下:
肺虛作喘,外感風熱,單臌脹,癰,癤等證,均不可用麻黃.
宜忌: 麻黃生用發(fā)汗力強, 炙用發(fā)汗力弱.一般發(fā)汗解表宜生用, 宣肺平喘則生用或炙用.凡素體虛弱而自汗,盜汗,氣喘者, 均忌服.
毒副作用: 給小鼠腹腔注射麻黃水提取物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650mg/kg,麻黃揮發(fā)油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35ml/kg;給小鼠口服麻黃堿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400mg/kg,麻黃揮發(fā)油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2.79ml/kg.
麻黃堿毒性較強, 偽麻黃堿毒性較弱, 后者在體內的代謝也甚慢.麻黃堿常用于發(fā)汗平喘, 服用過量時, 常發(fā)生煩躁,失眠等中樞興奮癥狀以及血壓升高等副作用.麻黃堿用于前列腺肥大的患者, 有時可引起排尿困難, 導致尿潴留.
成人內服麻黃, 其中毒量為30~45g.麻黃中毒的機制主要是: 麻黃堿抑制單胺氧化酶的活性, 使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的化學傳導物質的破壞減慢, 從而引起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 對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的影響尤為顯著.
麻黃中毒, 最初表現(xiàn)為中樞神經(jīng)和交感神經(jīng)興奮的癥狀, 如煩躁不安,神經(jīng)過敏,頭痛頭暈,耳鳴失眠,惡心嘔吐,上腹不適,口渴出汗,血壓升高,瞳孔散大,心慌氣短,心前區(qū)疼痛, 嚴重者排尿困難,視物不清,休克,昏迷,呼吸困難.最后因呼吸衰竭,心室纖顫而死亡.長期服用本品可成癮.
病情分析:
麻黃為漢藥或稱中藥中的發(fā)散風寒藥;古時別名龍沙,卑相.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與中麻黃,采用部位為草質莖
指導意見:
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fā)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