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主要癥狀:咽喉痛打呼嚕頭暈
發(fā)病時間:3年前
化驗檢查結果:無
曾經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偶爾見效
咽喉炎患者的飲食與保健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盡可能放松自己,常飲酸乳,可為體內提供嗜酸菌的來源;2,減少單糖類的攝入,糖類會減弱白血球細胞殺滅細菌的功能;3,飲用大量流汁,如蔬菜汁及蔬菜肉湯;4,多食用一些大蒜,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 屬于一種天然抗菌素,對于某些細菌的殺滅非常有效;5,平時應多飲一些新鮮的菠蘿汁,因為在新鮮的菠蘿汁中存在的菠蘿蛋白酶可以減輕炎癥和腫脹.
三種方法巧療慢性咽炎 1,按摩: ①用拇指跟食,中指揉咽喉部兩側20~30次. ②用拇指,食指捏揪咽喉部皮膚20~30次,使局部發(fā)紅,咽喉發(fā)熱為佳.按壓翳風,天突,合谷穴,每穴1分鐘.每日上晚各1次. 2,灸法: 取合谷,曲池,外關,任選一穴,用溫和灸法或指壓法,每次5~20分鐘,每當癥狀發(fā)作時施治. 3,刺血療法: 取耳背上部靜脈,先用手輕揉患側耳部,使其局部充血,再于耳后尋找其靜脈,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用毫針于耳后靜脈點刺,擠出血液3~5滴,即用酒精棉球壓按針孔.每日一次.第二次在患側耳背施術部位下方點刺.第三次仍在第一次部位.此法于小兒尤佳.也可用三棱針點刺少商,內道及耳背的脈絡,及血數滴,每日一次. 慢性咽炎的飲食調治 1.吃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如豬蹄,豬皮,蹄筋,魚類,豆類,海產品等,有利于慢性咽炎損傷部位的修復. 2.多攝入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新鮮水果,綠色蔬菜,奶類,豆類等,有利于促進損傷咽部的修復,并消除呼吸道黏膜的炎癥. 3.少吃或不吃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條,麻團,炸糕,辣椒,大蒜,胡椒粉等. 4.經常飲用一些利咽生津的食療飲品,以下兩例供參考:綠茶蜂蜜飲:綠茶5克,蜂蜜適量.將綠茶置杯中,沖入沸水,加入蜂蜜飲服,每日1劑.可清熱利咽,潤肺生津.百合綠豆湯:百合20克,綠豆5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綠豆加清水適量煮熟,加入冰糖飲服,每日1劑.可清熱潤肺,養(yǎng)陰生津.
以上是對“請問慢性咽炎有治嗎?”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你好.慢性咽炎咽粘膜慢性炎癥.以咽部不適,發(fā)干,異物感或輕度疼痛,干咳,惡心,咽[1]部充血呈暗紅色,咽后壁可見淋巴濾泡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噪動作,吐白色痰液.西醫(yī)治療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個冷凍治療.應由醫(yī)生根據病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局部對癥治療可以選用中成藥,可同時配合泡茶飲:雙花,麥冬,胖大海,冬凌草,生甘草各等份,開水沖泡頻服.清咽飲:烏梅肉,生甘草,沙參,麥冬,桔梗,元參各50克,搗碎混勻,每日3次,每次服15克左右,以沸水沖飲.注意事項:注意口腔衛(wèi)生,堅持早晚及飯后刷牙.減少煙酒和粉塵刺激,還需糾正張口呼吸的不良習慣.應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預防呼吸道感染,少用煙酒,積極治療咽部周圍器官的疾病.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煩惱郁悶.保持室內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空氣新鮮.宜吃清淡,具有酸,甘滋陰的一些食物,如水果,新鮮蔬菜,青果等.
慢性咽炎咽粘膜慢性炎癥.以咽部不適,發(fā)干,異物感或輕度疼痛,干咳,惡心,咽部充血呈暗紅色,咽后壁可見淋巴濾泡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噪動作,吐白色痰液.
目前治療慢性咽炎的方法很多,如西醫(yī)一般主張用口泰,復方硼砂溶液等漱口液,含服華素片,安吉含片,g菌含片等.這些藥物長期使用會導致口腔內環(huán)境紊亂.對于肥厚增生性咽炎,可采用激光,微波,冷凍等方法.但這些療法目前有濫用趨勢,門診上經常見到因手術后咽部瘢痕嚴重增生,攣縮而病情加重前來就診的病人.
慢性咽炎相當于中醫(yī)的“虛火喉痹”,其病因病機為肺腎陰虛導致的虛火上升,咽喉失養(yǎng).治宜滋養(yǎng)肺腎,清熱化痰,潤喉利咽.
目前對本病無特效療法,中藥,針灸均有一定療效.
你好,可以吃中藥治療.桔梗10 g,玄參12 g,生地黃15 g,麥門冬15 g,薄荷9 g,甘草6 g,赤芍藥12 g,牛蒡子6 g,板藍根12 g.咽后咽側淋巴組織增生明顯去甘草,加海藻9 g,昆布6 g.日1劑,水煎服.7 d為1個療程.慢性咽炎屬中醫(yī)學慢喉痹范疇.多在正氣虧損基礎上發(fā)生,因臟腑陰虛,虛火上炎所致,故亦稱虛火喉痹或陰虛喉痹.治以清熱利咽,養(yǎng)陰生津,宣肺化痰為主.利咽煎劑方中玄參,麥門冬,生地黃養(yǎng)陰清熱;桔梗養(yǎng)陰宣肺,利咽祛痰;薄荷清熱潤肺利咽;赤芍藥養(yǎng)陰清熱涼血;牛蒡子,板藍根清熱解毒;甘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火利咽,調和諸藥;海藻,昆布消除瘰疬,現代藥理證實含碘化物能促進病理產物及炎性滲出物吸收,消除增生的淋巴組織.
溫馨提示:
注意休息,減少操勞,適當鍛煉身體。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